杨曦:保驾护航万家灯火 开拓创新节能减排
【人物白描】 杨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2014届硕士毕业生
晚上11点,思源湖畔逐渐被静谧朦胧的夜色笼罩,在很多学生已经入睡的深夜,有个身影刚刚从电信群楼实验室走出来,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杨曦。
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作为上海交大——佐治亚理工项目的双硕士,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杨曦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和实验室。谈到这段经历,杨曦坦然自己最初也有过犹豫不决:“毕竟上海交大的课程和实验室项目就已经占据了自己很多时间,先不提申请过程中的考托、考GRE等前期准备,佐治亚理工的课程十分紧张,对于申请成功之后能否顺利毕业心里也有过一定担忧”。
即使有着担忧,杨曦还是凭着一股子闯劲上了路,因为在他看来,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近一年的努力得到了佐治亚理工的认可,2012年7月,杨曦顺利拿到了上海交大——佐治亚理工双硕士项目的入场券。研二,杨曦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而充实。面对着繁重的课业压力,杨曦将计划做细,合理规划和使用有限的时间,学业、科研两不误。图书馆的书架桌椅见证了他的孜孜以求,电信群楼的灯火通明照亮了他的锲而不舍。
如今,杨曦已经顺利完成了双硕士的课程。顺利完成双硕士学业的同时,杨曦参与了多个项目并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美国电子计算机学报》等专业期刊中发表论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每一个早起的清晨、忙碌的午后、晚归的夜晚,他的努力积少成多,跬步终成千里,小流终汇江海。
践行理想,精确定位
2014年,是杨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的第7个年头,也是他的梦想起航之年。选择电气工程专业并非偶然,这源于杨曦自小便对电力产生的情有独钟。在他眼里,万家灯火就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点缀着每一个夜晚,温暖着每一位游子。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成了他长期以来的梦想。这让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写下“电气工程”。大学毕业后,杨曦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当接到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感觉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研一入学后,杨曦开始慎重考虑今后的择业方向在普通人眼中,外企的工资待遇丰厚,依托上海全国经济中心的资源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本地的认知度,外企是毕业后一个十分理想的选择。对此,杨曦的心里有另一个想法:“如果想让梦想照进现实,我更倾向于走进将服务人民百姓作为宗旨的国有企业”。2012年11月,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罗阳倒在了一线指挥岗位,这位随“辽宁号”航母训练的歼-15飞机总指挥多年来对国防事业的付出和报国情怀深深触动了杨曦的内心。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航母起飞,可下航母降落,谈笑凯歌还。世上真英雄,罗阳壮山河!”。从此,杨曦坚定了自己做“真英雄”的信念,坚定了用自己的双手战斗在祖国电力事业第一线、照亮万家灯火的梦想,将国家电网作为了自己梦想起飞的航站楼。为了梦想早日实现,他在完成实验室和双硕士课程任务后,还找来大学本科的专业书籍,从电力系统的基础课程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勤于思考”,是朋友们对杨曦的一致评价。在电气工程专业学习7年,一路走来,他对于电力事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节能减排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树立这样的意识。但在我国,节能环保还是一个朝阳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 行业的美好前景和电气类工程背景,深深影响着杨曦的慷慨志向,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学以致用,切实融入祖国节能减排的视野中。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即结束,这既是杨曦学生阶段的告别,又是工作生涯的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杨曦表示想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秉持坚定不移的姿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天空,完成自己“节能减排、电力报国”追求,为祖国的电力事业增光添彩,对社会、对父母、对亲友更对自己交上一份理想的答卷。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