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亚涛:简单而美好的科研
【人物白描】: 卞亚涛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届毕业生
经过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近7年的学习,他由大一大二的一心创业从商转变为现在的专注科研。即使是就业市场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所从事的IT行业依然行情看好。本可以轻松找一份薪酬看好的工作进而去创业从商,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坚定的选择出国深造,心向科研呢?
曾经一心从商
与卞亚涛的谈话轻松活泼,相比于一般的工科学生,他显得更加健谈而活跃。他看起来精力十分旺盛,言谈起来得知卞亚涛具有很规律的运动计划。他很早以前就制定长期的身体锻炼计划,不论天气严寒还是酷暑,都要坚持进行有氧锻炼。
与他现在醉心科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卞亚涛大一大二的时候曾经一心想要毕业后创业经商。那个时候的他似乎已经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道路。进入大学的新鲜感以及热心集体活动的个性使他常常活跃于各个学校社团。那个时候他曾经一学期参加3个以上的社团,据他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有作为外联部的成员去向春秋航空公司拉取赞助。为了取得这次赞助,他们连夜设计印刷了上千份关于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调查的传单,在交大同学间进行调查,意在证明航空在大学生出行方式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说明校内宣传的价值。他还进行各种业余兼职来锻炼自己。关于第一次做推销员时候的紧张,他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这样一个看似跟科研道路丝毫没有交集的“未来创业商人”,最终是如何走上一心科研的道路的呢?
充满好奇心的大男孩
谈及为何最终走上科研道路,卞亚涛说这最重要的要归结于好奇心。笔者与其聊天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成熟稳重,在谈及他最近做的研究的时候,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话语间按捺不住的兴奋。
卞亚涛第一次接触科研是本科时候做的PRP项目,是关于晃动场景下视频拍摄消除抖动的课题。在车载摄像机或是手持摄像机的拍摄过程中,由于晃动拍摄的结果不可避免会产生晃动,而利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可以很好的自动消除抖动,这样的效果十分有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难以想象的!”卞亚涛说。
“好奇心让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倒腾”,卞亚涛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星期天做完作业我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到处拆解一些零件来制造自己想做的东西。小电动机是当时需求最多的东西,所以刮胡刀、录音机这些电器就遭了秧。小学有一段时间我尤其想知道为什么电动机它就能够转动,把电池的正极跟负极接上,它就立马转动起来了,太神奇了!我当时想这小小的电动机内部一定大有玄机,一定有着当时无法想象的精妙复杂的结构,”他接着说,“我决定拆开一个看看究竟。你无法想象当时我打开它之前有多么激动!可是让我真正吃惊的是在打开它之后——它内部的结构竟然是如此简单:一个缠绕线圈的转子和几块小磁铁几乎就构成了一个电动机!这个经历第一次让我直观而深刻的体会到简单性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以后对奥坎姆剃刀原则十分推崇。”
简单而美好的科研
“科研是简单,实用而美好的。”让卞亚涛体验到科研实用性的是2011中国加速计算竞赛。那一年他刚刚本科毕业并选择继续在交大攻读硕士学位。他同高年级师兄一起尝试使用OpenCL架构的异构计算平台加速三维人体运动跟踪的问题。异构平台中的GPGPU可以利用传统的GPU进行通用计算,经过近6个月的团队努力,这样的新的架构下使得原来的退火粒子滤波算法加速了近400倍,这样使得原本非常慢的程序达到了实时,基本可以满足实时应用的需求。“如此显著的加速让我们自己都很吃惊”,卞亚涛说,“如果单纯依靠改进CPU算法,实现这样的速度几乎是天方夜谭,而这件事在新的异构计算框架下却是可以实现的。”这次比赛的课题让他们赢得了全国冠军,更重要的,是让卞亚涛坚定了做科研以及做有用的科研的决心。
科研的魅力除了在于解决一个棘手问题的成就感,更加在于苦苦思索一个问题很长时间时候那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卞亚涛在这些方面深有体会。有一次他想要理论上分析一个提出的算法的收敛率,却始终想不出如何构造一个可用的势函数。“那一段时间我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想这个问题,简直就到了着迷的程度。”说起这些他似乎还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结果有一天早晨在我半睡半醒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迅速起床,找到纸笔写下了那个势函数,它最后证明是可以用的。”
采访的最后卞亚涛说,“接下来攻读博士学位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方面加深研究,他说“制造出真正有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是我最终的目的。”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