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有挑战的人生才精彩
【人物白描】 李钊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14届硕士毕业生
李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届硕士毕业生。出生于浙北的一个江南小镇,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脑,对于喜好折腾电子产品的他来说,从此似乎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他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之后,被保送到上海交大的计算机系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夯实基础,广泛涉猎
有一种说法,“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点,李钊也是深信不疑的,研一到交大报到以后,忙碌的学习就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以上课为主,对于研究生来说科研是与学习并重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有课的时候,李钊一定会准时赶到教室上课,一天的课业结束之后,就会赶到实验室,帮助导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没有课的话,那他一定早早就在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一直是李钊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与导师商量之后,他最终选择了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此,除了上课以外,阅读文献、学术讨论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一那年虽然忙忙碌碌,但是他也觉得“忙并快乐着”!正是这年在课程上、科研上的积累,为后来真正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钊不仅努力学习,对于文史类的书籍也有不小的兴趣,对于这些课外知识的摄入,使得他看问题的视角得到了拓展。
做好自己的事
李钊对于自己的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前面一段时间学习的基础之上,他终于有了自己论文的idea,在与导师和师兄进行了严谨的可行性探讨之后,终于开始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造知识。接下来的时间内,他连续几个月都忙于idea的实现,实验平台的搭建,研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实验设备不够到位,分布式的代码难以调试,经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研二的时候,李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论文前后不知改了多少稿,终于被国际学术会议NPC录用,并有幸被推荐到了SCI期刊IJPP的special issue上发表。
他还参与了实验室与腾讯公司合作的几个项目,并有幸在一个项目中担当team leader。做项目,很多时候不只是写代码的问题,还涉及到与合作方的沟通,每一个功能块的实现,都需要与对方进行大量细致的交流,需要了解对方的需求,也需要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他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不仅实现了对方的所有需求,还向对方提出了自己对于项目的一些建议,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腾讯公司对李钊的表现也是感到十分的满意。
在有李钊参与的事情中,他总是力求做到最好,因为做好自己的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别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是对其他人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把握机遇,激流勇进
研二的时候,正好遇到网易游戏招聘暑期实习生,于是李钊就申请了网易游戏的暑期实习。看到宣讲会上汹涌的人潮,他的心里开始有些担心,这个实习的机会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得到。实习生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在博士时,恰好研究的就是网络,李钊给面试官详细讲了自己以前的经历,对于自己研究方向上的科研项目,面试官也表示满意,虽然我的游戏经历并不是那么丰富,还是没有经过第二轮面试就直接拿到了实习offer。这次的经历使李钊明白了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研究生这两年来的积累,面试也是无法进行得这么顺利的。
在网易游戏的暑期实习也进行地很顺利,还得到了网易游戏优秀实习生的称号,实习结束的时候,提前拿到了网易游戏的校园招聘offer。公司的mentor和他谈offer的时候曾经问到:“你接下来三年的目标是什么?”李钊的答案是要在三年内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要激流勇进,不进则退。
李钊最终选择网易游戏作为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游戏创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给予在现实世界中忙忙碌碌的人们精神慰藉的地方。游戏的研发岗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兼修,是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岗位,他涉猎的文史类的知识也能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当然,也是因为“父母在,不远游”,在杭州工作的他,可以多回家看望照顾辛劳多年的父母。
将近20年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个离开学校,将要踏入社会的时刻,回首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他感慨万千。从小学入学,离开小镇,在杭州度过的那些难忘的岁月,又来到繁华的上海,这一路追梦而来。学生生涯的结束不是追梦的结束,梦想没有终点,要一直追下去,有挑战的人生才精彩。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