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川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人物白描】: 王红川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届硕士毕业生
王红川,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2014届硕士毕业生。在丰富的度过了两年多的研究生阶段之后,面对多种多样的就业方向,毅然选择了非技术领域,立志将未来的事业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究竟是什么促使他从一名码农、典型的IT男走向了非技术的转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他。
不局限于冰山一角,聆听真正的声音
王红川在拿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畅想着未来既要技术能力出众,也要思维灵活,做一个有技术,会创新,可以从创意到实施的全能人才。甚至在刚入学的时候,还考虑了未来出国继续深造的可能。
当真正进入到快速的研究生生活中时,王红川一方面开始接触课题,查看文献,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另一方面也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比如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在研一的时候王红川还加入了创业学院,课余时间补充了很多新领域的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红川逐渐发现,技术上的研究远远超过了他的控制范畴。这也是发生转折的地方。每个人都不可能把让自己在每一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完美,这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而考虑到自己在软实力上的能力,以及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学习和积累,王红川全面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内心深处的兴趣,最后明确了非技术发展的方向。
专注努力方向,持之以恒
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王红川就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付诸实践。在每周的周末,王红川都会总结下自己上周的工作,并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对接下来新的一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计划。在正常工作日,王红川都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科研和实验。晚上的时候利用自由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和活动,同时还看很多有关商业、经济、科技、咨询相关的书籍,看一些国外最新的创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等等。在创业学院,也参加了各个课程,学习了风险控制、资产管理、法律常识等。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王红川持之以恒,兼顾好自己科研的同时,从头到尾的坚持着自己感兴趣方向的学习和提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被问到未来的职业期望时,王红川表示会随着变化而改变。他提到正如他从工科开始到最后选择非技术类工作一样,真正的集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随着机遇和大环境的变化,在趁年轻的时候,充分的释放身上的激情,激发自己的想法,然后专注的在某一两个领域做精做透,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目前,他自己对能源行业和IT信息产业非常感兴趣,在就业的时候,工作也和此相关。对于IT信息产业来讲,从来不缺创新,缺的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应用创新和前瞻的商业模式。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工科背景,利用自己活跃的思维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投身市场,投身客户,在产品服务和咨询方面,成为一名真正的specialist。最后,王红川还提到,他不排除在一两年内去国外工作的可能。这是真正开拓视野,成为一名见多识广的人才的一条职业发展道路。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