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研究生求职心得

施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014年5月14日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施 刚   009031902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2014年博士顺利毕业,我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了十余年。2003年本科入学时的青涩模样仍然历历在目,从本科阶段电院大平台分专业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就与电力行业结下了渊源。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也想过去电力系统工作,也想过去外企做技术研发,但经过相关岗位的实习后,觉得以当时的水平,只能接触点皮毛,与自己想要的相差甚远。

当我获得了本校直升研究生的资格后,也就是我现在的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的主任蔡旭教授主动联系了我,还带我参观了他的实验室。我看到了硕士、博士师兄、师姐们专心致志的研读着论文,聚精会神的推倒着公式,胆大心细的进行着试验。我体会到了与本科阶段学习截然不同的研究氛围,也正是这种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决定师从治学严谨的蔡旭教授继续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读研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将来适应社会的一种手段,但对我来说,却更多的是希望能通过对于专业的学习,使自己将来能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利用有限的时间探索无限的知识,抓住生活中每一段可以学习的时间刻苦钻研,勇往直前。

我跟随导师开展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新能源技术,包括风力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名工科博士生,我兢兢业业地对待博士课题的研究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科研,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不断探索创新。我利用了两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加上博士攻读的这五年,造就了我在科研工作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这七年里,一直是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自己,那就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在硕士阶段,我就参与了与中海油合作的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对国内首座海上风机接入石油钻井平台的可行性分析进行了研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必须的科研工具和软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科研的感觉,进入了科研的状态。我圆满的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并结合研究成果,在国内电力系统顶尖期刊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研究论文。这大大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增加了我对科研的信心,奠定了我博士阶段的科研基础。

自开始博士阶段研究以来,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需要,我主要从事于直流输电领域的研究课题。在博士第二年期间,我有幸作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赴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系交流学习,师从新能源领域著名的学者陈哲教授。由于在国内奠定的深厚科研基础,使得我在国外的这段时间能直接进入角色,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宝贵机会。我刚到丹麦的第一学期,就被国外导师派往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参加海上风电并入石油平台电网的研究课题。这虽然与我国内硕士阶段的研究经历不谋而合,但是我不想只重复以前的故事,在深入调研现场的情况后,我了解到该公司建成了世界首条海上应用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从陆地电网给Troll A石油平台供电。经过仔细推敲和反复论证,我大胆的提出了风电场经过海上换流站平台接入已有的直流线路,形成三端直流系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电网配置,减少新增建设成本。在与该公司资深电气工程师深入交换意见后,在我全面的分析数据和仿真结果的支撑下,他们终于认可了我的方案,并上报公司作为下一步示范工程的重要依据。这样的研究经历让我获益匪,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更让我欣喜万分。我利用这一年多宝贵的国外学习时间,潜心研究欧洲超级直流电网的概念,积极地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开拓了眼界的同时,也找到了我博士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回国后,我积极投身于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项目核心成员,我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包括两项国家863课题,以及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并把国外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应用于国内的研究工作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国内也是世界上最先开展的两个多端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中都作出了自己贡献。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不断总结提炼,博士在读期间共发表SCI/EI期刊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顶尖级国际会议口头汇报论文1篇,A类国际会议口头汇报论文2篇。另外在电气专业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CON 2013上,我受邀作为新能源方向的分会场主席,做开场介绍,组织分会场专家、学者的口头汇报,并进行提问和打分,最终评出该分会场的最佳论文并授予作者荣誉证书。在口头汇报完毕的提问环节和茶歇交流中,我与同行专家、学者,对直流输电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同时也扩大了我们团队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做一个德才兼备、不断进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自己的所学回报国家,这是我人生的追求。在完成我的博士论文,临近毕业之际,我深深地发现在我的研究领域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我去探索,我也选择继续留在高校,进一步深化博士阶段的科研工作,脚踏实地的开拓进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国直流输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访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