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研究生求职心得

陈全:青春无悔,潜心科研

[ 2014年5月14日 ]

青春无悔,潜心科研

0090339013  陈全

 

陈全,电子信息于电气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在整个五年的博士生涯中,我访问世界各地的多所大学,从美丽的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到世界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在访问这些大学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孤独,可也造就了我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并站在了相关领域的最前沿。

 

       青春无悔,提前攻博

 

       我是于2007年以研究生的身份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在2009年,我基本已经完成了硕士毕业所需要的各种论文,当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云计算的论文目前的引用数已经达到380次,位居国内相同领域论文引用数的第二位。其实当初写作这篇论文完全是无心插柳。仅仅是对两年的硕士工作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但是由于当时国内还完全没有人在做云计算,所以这篇文章的高引用也得益于此。这篇论文的成功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

 

       在2009年上半年,我可以选择按时硕士毕业,加入工业界,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出国继续深造。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以“提前攻博”的方式留在了交大。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博士导师过敏意教授和硕士导师邓倩妮教授。大家都知道,现在交大计算机系的博士毕业标准非常之高。以相同的成果,完全可以在世界排名前五十位的大学毕业。但是,目前博士的就业情况并不比硕士更加容易。怎么看读博士都是一种亏本的买卖。但是教授们跟我说:“你现在出去找了工作,在大公司里一直会有人告诉你要做这要做那,做出来的一切都是公司的。但是如果读了博士,做出了所有的东西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你自己的”。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是选择较高的薪水但是没有自我,还是选择较低的收入但是自己为自己负责?结果显而易见,我希望能够在世界上留下我自己的名字,留下我自己的成果。因此,我在2009年五月在三天之内写完了硕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以提前攻博的身份加入了过敏意教授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轻松的氛围和自由的研究状态给了我发挥自己想法的空间。我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而不必进行大量的项目开发工作。

 

       耐住寂寞,潜心科研

 

       我在成为一名博士生之后,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所需要的所有学分。之后,在导师的大力推荐下,开始了我的海外大学访问从2010年,我开始了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海外游学旅程。在那里,我碰到了另外一位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的导师,黄志毅教授。黄教授的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开阔的眼界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曾经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整的研究了整个系统的每一行源代码。可以说,我是除了该系统的作者之外最了解该系统的人。这种深入细致的阅读和研究,为我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博士阶段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完成的。我第一篇有影响力的英文论文就是在奥塔哥大学完成的。在论文的最后两周内,我全部呆在黄教授的办公室内。黄教授一个字一个字的和我一起修改论文,并给我讲解英文论文写作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论文的组织方式,论文的遣词造句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两周的学习可以说对我的整个学术生涯影响至大。当然,在奥塔哥大学的时候是寂寞的。虽然自然风光非常美丽,但是远离家人让我经常感觉到孤单寂寞。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工作中才能稍微缓解这种寂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据我所知,很多的博士生在完成了部分工作之后,喜欢仅仅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师弟师妹们帮忙实现算法,进行实验等。但我一直觉得,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动手做的时候才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领悟。可以说,我的所有工作,从想法的提出,到算法的设计,到实验方案的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的评测等等全部是自己动手完成的。很多时候,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师弟师妹们没有充分学习的情况下是无法发现和指出的。因此,一直站在科研第一线,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工作是我一贯的理念。在博士的五年里,自己完成和发表了七篇一流的会议和期刊论文就是该理念也给我的丰厚回报。

 

       继续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有鉴于我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我将在博士毕业之后以博士后的身份赴密西根大学继续我的研究。当然,仍然会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目前,由于美国的科研经费的缩减,要找到合适的博士后职位较为困难。要得到该博士后的职位,首先需要研究方向一致,其次要求美方导师具有足够的经费雇佣博士后,最后该学校还不能太差。所以一般需要发无数封的求职信,才有可能得到几个博士后的面试机会。即使拿到了面试的机会,也可能发现教授的研究和其主页上所写的研究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忍痛放弃了。我个人就是在发了不下于五十封邮件的情况下,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博士后职位。

 

       当然,在完成博士后的研究之后,我会回归祖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外访问了那么多年,我仍然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可以迎头赶上。特别是目前的学术界,中国大学的发声越来越强烈。参加一流学术会议的时候,中国大学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学术圈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贡献我自己微薄的力量!

 

访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