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杰:其路漫漫,上下求索
2008年9月刚踏进交通大学的那一刻仿佛还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才发生过,转眼六年半的本硕学习生涯就要结束。回忆起大一刚进大学的青涩和稚嫩,与如今即将离校时的惆怅与感慨,他的心中波澜起伏。六年半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挫折,丰富的大学生活交织起来组成了他六年半载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宋学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2015届硕士毕业生,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作为个人事业的起飞平台。当周围的同学纷纷选择回家乡的供电公司工作以求一种安稳而舒适的生活时,他毅然选择留在了上海,在激烈而残酷的大城市中逆风前行。
追逐内心,找准职业定位
电气系的大部分同学,学习和工作经历都很简单,毕业之后也打算在一个很稳定的单位工作,他们的求职都还算顺利,将来也不会面临下岗和失业的风险。在进行择业时,宋学杰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矛盾着。如果选择进入家乡的电力公司,离家近、工资高、福利好,而且进入一个专业相关的部门,就避免了接触陌生的技术工种。但是,他深知单位的好坏永远比不上心里的偏好,只有做自己想做的才是真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这么说过:我觉得所谓的成功不是说你赚了多少钱,然后你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有多大的权力,我觉得真正的成功是做一个健康的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然后每天能够比较快乐阳光地生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当今社会是注重能力和技术的社会,在高学历普及的今天,技术性强的优秀人才往往更能占得市场先机,电力工程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用智慧创造人类最直观的感受,它将设计者闪耀的思维神奇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并体现商业意志,因此拥有优秀的工程设计能力的人才受到社会和职场的尊重和崇拜。工程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技术,它将理念和智慧视觉化,并感染不同的受众。设计者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不同领域的新知,并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和技术中成长。优秀的工程设计师,能将枯燥乏味的工作转化为生动激情的艺术创作,而每诞生一个成功作品,都会受到传播和认可,让他不断充满成就感和新鲜感。很难想象,只要一台电脑,工程设计者就可以随时随地工作。低廉的工作成本,却创造着巨大的智慧价值,不用四处奔波、费尽口舌、耗尽体力。一杯茶水,端坐电脑前,就可以轻松开展事业,无论在家还是公司,都可以凭借技术和脑力获得利润。一个人精通一件事,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艺,只要他做得比所有人都好,那么也能获得丰厚的奖赏。如果他集中精神,坚韧不拔,将这门微不足道的技艺使得异常精湛,他也将有益于人类并应为此得到报偿。
其实,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开始都最好能像个“劳工”一样的辛苦,因为从学生角色过度到社会职业工作者是需要艰苦的历练的,只有这段时间忘我投入的工作,才能形成自己专业领域的广阔的职业积累,以后才能拥有大的发展空间,试想一下,如果一毕业就很轻松的话,人必然会因为惰性而放松自己,以后的事业将不会有大发展了。
以上种种,驱使着宋学杰不断坚定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选择工程设计,并为此坚守!
恰逢机遇,投身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同时,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在1000到3000公里。发展特高压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在更大规模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为电网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力支撑清洁能源的大发展。
一直以来,电网企业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更是将推动中国的电网技术走到世界的最前沿。如何在国际上并无成功先例、无可借鉴的基础上实现零的突破,实现电力发展史上第一次“中国引领”?答案是人,是人才。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电网公司正是抓住了突破特高压技术的关键——人才,最终实现了特高压技术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发展,与国家总体经济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也与国家电网公司一直以来奉行的“人才强企”战略密不可分。
而在以工科立本的交大度过的数载学习生涯,显然深深影响着宋学杰的慷慨志向,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学以致用,切实融入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浪潮。因此,当十二月中旬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来到交大招聘时,他就以精心的准备和沉稳的表现赢得了对方的青睐,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三方协议的签署。
薪火相传,分享择业经验
与宋学杰比较明确的择业历程相比,身边有些同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有的在寻找就业机会时,或患得患失、好高骛远,或没清晰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身需求就无的放矢,或缺少自信、不能坚持到底,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择业的失败。对此宋学杰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在择业时首先应注意摆正心态,以平常心面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其次给自己准确定位,看清自身优、劣势,然后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
一、学会交际与合作。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工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专业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专业多人进行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协同能力和交际能力。专业与专业之间,难免会有碰撞和矛盾,我们要有足够的能力、技巧和耐心把这种事情处理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往往会争的面红耳赤。其实,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圆满的完成工作,但是因为不恰当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二、尽早确定职业目标。越早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研究生的就业准备越重要,很多学生到了研三,还在犹豫要不要读博,是读博呢?还是就业?这种犹豫,无论对读博,还是就业都没有好处。如果早早决定读博,那么研究生阶段的重心是学习,系统地学习,拿到更好的成绩;如果早早决定就业,那么研究生阶段的重心是学以致用,学习也围绕就业相关的知识,成绩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业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
三、积极乐观,热情饱满。有时候,失败和挫折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们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时扮演着催化剂的作用,使他能够认清很多现实问题和自身存在的局限,及时转变自己,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在生活中,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中每一天的挑战。从不降低自己的目标,从不停留在力所能及事上,从不满足现在的成就,使自己在下一刻比此刻做的更好。研究生生活中要使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同时存在,努力做到团结同学,在就业的过程中互相帮扶,一起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共同进步,一起追求理想的高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任务和挑战,宋学杰同学用下面一段话说出了他内心的想法:当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职场打拼时,不必羡慕那些可以坐享其成的富家子弟,也许他们从来就不曾体会过从无到有的成就感;当我们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一步步富足起来时,你也不必看不起穷人的生活,大树自有大树的光华,小草也有小草的快乐。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